自2017年杰森·塔图姆与杰伦·布朗组成“双探花”组合以来,这对双子星便被视为凯尔特人复兴的核心。他们曾携手闯入总决赛,并在2024年以4-1击败独行侠夺得队史第18冠,成就了波士顿的“黄金一代”。然而,荣耀背后暗流涌动,薪资压力、地位之争与球队战略的调整,正将这对组合推向分崩离析的边缘。
早在2023年,布朗的续约问题便埋下隐患。彼时,凯尔特人管理层仅为其提供3年1.2亿美元的合同,被外界视为“侮辱性报价”,而布朗坚持索要5年2.8亿顶薪,双方差距悬殊。尽管球队最终以5年3.07亿续约布朗,但这一过程暴露了管理层对“双核平权”的摇摆态度。相比之下,塔图姆在2024年夺冠后迅速获得5年3.15亿超级合同,成为NBA史上最大合同球员之一,地位差距进一步拉大。

这种薪资结构的失衡,本质上反映了球队对“双探花”的价值判断。塔图姆作为更年轻、数据更全面的球员(如2025年对骑士一役狂砍46+16+9),被视为绝对核心;而布朗虽在总决赛屡次救主(如2024年场均20.8分+5.4篮板+5助攻),却始终被定位为“二当家”。这种隐形的等级差异,逐渐侵蚀两人的合作关系。
2025年,凯尔特人的总薪资与奢侈税合计高达5.13亿美元,成为联盟财政压力最大的球队之一。塔图姆与布朗的年薪均超5000万,加上怀特、霍勒迪等人的续约,球队已无空间补强。更严峻的是,波尔津吉斯要求3年1.6亿续约,霍勒迪的防守退化使其3240万年薪成为负资产。若无法卫冕,管理层将被迫“开超市”甩卖球员以避税。
在此背景下,“双探花二选一”成为最优解。塔图姆因年龄优势(比布朗年轻2岁)和商业价值更受青睐,而布朗则可能被交易至重建球队,换取潜力新星(如传闻中的弗拉格)或选秀权。这种策略与当年勇士放弃杜兰特保留“水花兄弟”的逻辑相似,但凯尔特人的财政危机更为急迫。
两人的矛盾并非始于今日。2023年,凯尔特人曾试图以布朗为主体交易杜兰特,虽未成行,却令布朗公开表达不满。此后,塔图姆的战术特权(如2025年对阵猛龙时独揽19+6+11,而布朗仅24分)与媒体造势,进一步加剧了地位之争。甚至在2025年3月对阵开拓者的比赛中,角色球员怀特与普里查德同砍40+,而布朗仅得18分,被网友调侃“虚假双核”。这种舆论环境,使得两人的合作愈发微妙。
若拆散双探花,凯尔特人可能围绕塔图姆、怀特与新秀弗拉格重建,辅以普里查德等性价比角色球员,同时腾出薪资空间吸引超巨。但此举风险极高——塔图姆单核带队能力尚未经季后赛验证(如2025年对雷霆的13分惨败),而布朗若加盟其他争冠球队(如尼克斯或湖人),可能反噬老东家。
另一种可能是保留阵容再搏一季,但老板格罗斯贝克已启动球队出售程序(估值56亿美元),新东家的战略意图未知。若无法卫冕,拆队将成为必然,凯尔特人或将步篮网后尘,从冠军豪门沦为重建鱼腩。
NBA终究是生意场。双探花的结局,不过是资本、数据与人性博弈的缩影。他们曾共同举起奥布莱恩杯,却在利益天平前渐行渐远。正如球迷所言:“我们怀念的不是散伙的结局,而是他们曾相信永不散伙的青春。”
发表评论